主讲人 : 孟令秋 副主任医师
口腔科
擅长简介:牙体牙髓病、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的诊治,牙齿美容、牙齿大面积缺损的保守治疗,儿童牙病的诊治,各类牙齿拔除术,微创拔牙术,口腔颌面部肿瘤,颌面部外伤及感染的诊断及治疗,三叉神经痛、面肌痉挛的诊治。
龋洞是怎么形成的口腔科
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、进行性破坏性疾病。龋病的临床表现是牙釉质、牙本质和牙骨质颜色、形态和质地的改变。基本发病过程是口腔微生物黏附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,口腔微生物在牙菌斑生物膜生态环境中利用糖类食物代谢产酸,并长期堆积在牙表面引起牙釉质脱矿,形成龋损。
早期龋出现透明度降低、牙釉质表面呈白垩色改变,继而病变部位色素沉着,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,随着破坏的深入,牙体缺损就形成龋洞,龋洞一旦形成则不能自行恢复。故而它进展缓慢,且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,不易受到重视,但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,特别是龋损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,可引起牙髓病、根尖周病、颌面部间隙感染、颌骨骨髓炎等疾病,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种牙源性病灶,可引起全身系统性疾病,严重影响全身健康。
专家提示: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,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。龋洞的形成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的过程,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,最终发生牙体缺损,形成龋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