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讲人 : 张忠浩 主任医师
儿科综合
擅长简介:新生儿:早产儿与足月儿,新生儿黄疸,新生儿溶血病,新生儿感染,新生儿肺炎,先天性心脏病,新生儿疫苗接种,新生儿足跟血,新生儿低血糖,新生儿出血症,锁骨骨折,产伤,随访,乳糖不耐受,维生素D,湿疹,急性
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症状儿科综合
新生儿母乳性黄疸,这种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黄疸,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,诊断是排除性的,在临床上要排除感染性黄疸以及遗传代谢病所造成的黄疸。孩子出生以后,黄疸一般1周以后出现,2周左右达高峰,然后逐渐下降,如果继续母乳喂养,黄疸可以持续到4-12周才消退,是因为母乳β-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比较高,在肠道内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苷酶与胆红素的分离,使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,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。
如果临床上怀疑是母乳性黄疸,可以停母乳24-48小时,黄疸可以明显减轻,有的可能会下降一半以上,能够有助于临床诊断。所以临床上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3个月内还有黄疸,要除外感染的因素,如败血症、甲状腺功能低下,或者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才能进行母乳性黄疸的诊断。
专家提示: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能会出现非溶血性黄疸,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。黄疸在孩子出生两周就可以达到高峰,确诊是母乳性黄疸,就可以经过停母乳24-48小时,一般黄疸会有明显的减轻。还应该除外感染的因素,如败血症、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。